分子指纹汇聚健康图谱
©2025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汇建科技
在线咨询
汇建科技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
400-880-3220
汇建科技
微信客服
汇建科技

解锁基因组暗物质——基于LC-MS的sORF编码肽发现与验证

汇建科技日期:2025-10-27

汇建科技来源:汇健科技

汇建科技浏览量:16


多肽前沿:国际顶级期刊 Cell Research 于今年1月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discovery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ncanonical proteome”的重磅研究。该研究通过构建一个包含1160万个人类开放阅读框的参考库,并结合高分辨质谱技术,在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一次性发现了8945种以往未被注释的全新肽段,其中近半数源自非编码RNA。尤为重要的是,通过CRISPR筛选,研究证实了1161种新型肽段与肿瘤细胞增殖密切相关,并深入揭示了其中数个关键肽段通过调控线粒体复合物组装、能量代谢与胆固醇代谢等过程影响癌症进展的分子机制[1]。这项里程碑式的工作,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sORF编码肽”的认知,也为疾病机理研究、药物开发、微生物多肽合成提供新的思路。



一、 基因组中的“暗物质”:从非编码RNA到隐藏的多肽世界

传统生物学认为,基因组的编码能力主要集中在具有长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的蛋白编码基因上。然而,人类和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超过98%的转录本曾被归类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这些区域一度被认为是基因组中不编码蛋白质的“暗物质”。

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范式正被颠覆。科学家们发现,在这些非编码RNA中,以及传统信使RNA(mRNA)的非翻译区(UTR)中,广泛存在着大量短开放阅读框(short Open Reading Frame, sORF) 。sORF通常指长度小于100个密码子(甚至更短)的编码序列。过去,它们因长度过短而被生物信息学预测工具忽略,但其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全新的 “微肽”(Micropeptide)或 “sORF编码肽”(sORF-encoded polypeptide, SEP) 的世界[2,3]



二、 发现sORF编码肽的科学意义与挑战

sORF编码的微肽虽小,却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精准调控者”角色。已有研究证实,微肽参与包括:

  • 能量代谢调控(如在线粒体中调节ATP合成)

  • 肌肉生理与功能(如调控钙离子平衡与肌肉收缩)

  • 癌症发生与发展(作为原癌或抑癌信号通路的关键节点)

  • 免疫应答与应激反应 等核心生物学过程

因此,系统性地发现和验证sORF编码肽,对于全面理解生命调控网络、揭示疾病新机制、开发创新药物靶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发现sORF编码肽面临两大核心挑战:

  1. 预测难:基于序列的计算预测会产生大量假阳性,无法区分其是否真正被翻译。

  2. 检测难:微肽分子量小、丰度低,使用传统的抗体方法难以制备和检测,而依赖公共数据库的常规质谱分析策略则完全无法发现这些“未知”的全新肽段[4]



三、 sORF编码肽的检测与验证

汇健科技借助LC-MS高分辨质谱平台、BiopSi硅基微纳颗粒,可提供短开放阅读框编码肽检测与验证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sORF编码肽数据库的建立、差异功能多肽的发现以及多肽功能活性的验证。该项技术为癌症治疗、代谢疾病干预、免疫疫苗开发、肽类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5]




如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产品,欢迎来电咨询和洽谈合作


汇健科技网站二维码 (1).png     视频号二维码(1).jpg

客服电话 | 400-8803-220

邮箱 | sales@well-healthcare.com

官网 | www.well-healthcare.com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临床组学诊断、生命科学工具、 医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汇健科技基于微纳材料技术(MT)、生物检测技术(BT)、信息学技术(IT)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创新质谱组学技术平台,致力于提供丰富的质谱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推动精准医学、转化研究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汇健科技在组学研究领域拥有研发、生产、质量体系构建、注册报证等全链条的转化能力,为科学研究、生物医药、精准诊疗等行业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质谱仪器及配套试剂耗材、组学分析软件、定制化的医学科研产品及解决方案。汇健科技始终以“创新组学技术、服务人类健康”为使命,秉承“感知-汇知-智慧”理念,坚持底层核心技术原创和自主可控,采用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策略,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组学产品体系,持续守护人类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Shi C, Liu F, Su X, et al. Comprehensive discovery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ncanonical proteome[J]. Cell Research, 2025, 35(3): 186-204.

[2]Dong X, Zhang K, Xun C, et al. Small open reading frame-encoded micro-peptides: an emerging protein worl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23, 24(13): 10562.

[3]Valdivia-Francia F, Sendoel A. No country for old methods: New tools for studying microproteins[J]. IScience, 2024, 27(2).

[4]Cao S, Liu X, Huang Y, et al. Proteogenomic discovery of sORF-encoded peptide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irulence in Yersinia pestis[J].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1, 4(1): 1248.

[5]Zhu L, Liu F, Shi C, et al. Hepatic micropeptide modulates mitochondrial RNA processing machiner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Molecular Cell,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