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必要不做CT!肺癌早期筛查迎来“无创、无辐射”新时代
日期:2025-09-28
来源:汇健科技
浏览量:34
低剂量螺旋CT(LDCT)因其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对早期病变敏感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作为电离辐射成像技术,CT的辐射风险同样令人担忧。
近期,多篇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对CT的辐射风险发出了明确警示: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25年研究:在超过370万名儿童的随访中发现,每10个儿童血癌病例中,就有1个与CT辐射相关,且累积辐射剂量越高,癌症风险越大。 N Engl J Med. 2025; 392(5):1234-1245. ●《柳叶刀》子刊《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也曾发表过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量化了CT检查在儿童和年轻人中引发的脑癌风险。这项研究首次明确了儿童和年轻人在接受CT扫描后,脑部辐射剂量与脑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其中胶质瘤风险的显著增加进一步凸显了这一人群对CT扫描辐射的敏感性。 Lancet Oncol. 2023, 24(1):45-53. ●另一项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的研究评估了CT扫描的低剂量辐射是否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有关。结果显示,CT剂量的累积与所有的血液恶性肿瘤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具体表现为,每增加100mGy的辐射剂量,罹患全血液恶性肿瘤的风险升高96%;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淋巴和骨髓恶性肿瘤中。即便在低剂量(10-15 mGy)的情况下,依然会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成熟B细胞肿瘤的风险。 Nat Med 29, 3111–3119 (2023).
肺癌已连续多年位居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早期发现是肺癌防控的关键。目前,低剂量螺旋CT(LDCT)被作为肺癌早期筛查的常规手段。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和肺结节患者而言,则需要进行定期的CT检查来进行随访与预防。但是,频繁的CT检查却会给患者带去不可忽视的健康风险。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肺癌的早筛早诊,成为了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血液循环多肽是目前最理想的液体活检标志物之一。多肽包含丰富的疾病相关信息,基于多肽组学数据筛选,整合多个肿瘤相关多肽的蛋白/多肽指纹图谱,可为肿瘤检测提供更精准的结果。这一技术也在2024年被列入《蛋白/多肽指纹图谱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汇健科技以12家临床中心的11345例样本为基础进行数据建模,提取147个多肽特征峰,结合CT影像特征,建立了全自动肽谱及CT智能分析系统,实现了肺癌的血清肽谱检测。只需抽一管血即可对患者进行早期评估,肺癌/恶性结节检出率达90.4%,特异性达97.6%。这种检测方式,真正将肺癌筛查从“影像学”带入“分子学”时代。 与传统检测相比,肺癌血清肽谱检测具备无创、无辐射、灵敏准确、便捷快速的优势,为长期随访人群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同时,该技术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可在健康体检中心及高危人群管理中广泛推广,有望推动肺癌的早筛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