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指纹汇聚健康图谱
©2025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汇建科技
在线咨询
汇建科技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
400-880-3220
汇建科技
微信客服
汇建科技

7-8月脂质组学临床研究速递:从分子图谱到个体化干预新策略

汇建科技日期:2025-09-11

汇建科技来源:汇健科技

汇建科技浏览量:5

主题1. 脂质组学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1. 综述:心脏脂质组——在心力衰竭进展中的作用与价值 (IF=7.5)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2025, 190: 118385

DOI: 10.1016/j.biopha.2025.118385



主要内容:脂质(如心磷脂、磷脂、神经酰胺、甘油三脂)不仅是心脏重要的结构组分,构成心肌细胞膜和线粒体膜,而且通过激活炎症通路、线粒体应激和纤维化驱动心衰进展,是心衰过程中重要的信号调控因子。该综述指出,神经酰胺(Cer)的积累引发胰岛素抵抗、线粒体功能紊乱和心肌纤维化;心肌中脂滴的沉积会导致甘油三脂(TAG)毒性,损害收缩功能,尤其在糖尿病心衰中表现明显;而心磷脂(CL)则是保护性脂质,维持呼吸链活性,当心衰时CL减少30-50%,直接关联心功能恶化。

尽管肥胖、代谢性疾病被认为与脂质代谢重编程相关,但即使在非肥胖的心衰人群中,心肌梗死也可通过脂质重塑(CERs↑/CL↓)诱发心衰。而最新发现的SIRT1/SIRT3通路通过去乙酰化可修复脂质代谢,从而为心衰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临床前沿聚焦CL靶向药物Elamipretide,III期试验显示其显著改善线粒体功能,具有"脂质重塑"潜能,揭示脂质组学在用于心衰治疗中的潜在价值。


image.png

1. 心衰发生过程的心脏脂质组异常示意图


未来方向:整合心脏脂质指纹图谱,实现心衰精准分型与干预。正如作者所言:"脂质组学正从代谢旁观者,蜕变为心血管治疗的核心主角"




2. 基于血浆代谢组和脂质解析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的代谢异质性(IF=10.6)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25, 24:315

DOI: 10.1186/s12933-025-02881-8



研究目的:利用非靶向血浆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识别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患者的代谢亚型,并评估代谢亚型与临床CKM分期的关联性、高风险Stage 3组的内部代谢异质性。

研究队列:163名成年人(18-75岁,横断面),其中86人根据AHA标准进行了CKM分期(Stage 0-3),并在三个外部公共代谢组队列中进行验证。

组学技术:非靶向血浆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

分析方法:无监督聚类、关联分析(卡方检验、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建模。

主要发现:① 基于代谢+脂质组可将CKM人群分为甘油磷脂富集型、脂肪酸主导型、糖脂富集型这三个亚型。其中代谢活性最高的糖脂富集型显著富集在CKM人群中的高风险Stage 3组中,提示为独立的高风险因素,且显示有更差的临床指标;② 由20种脂质组成的代谢物组合在区分高低风险CKM中表现出最高诊断效能 (AUC = 0.875);③ 即使在同一临床高风险Stage 3分期内部,也存在显著的代谢异质性,可再分出的三个亚组,表明传统分期可能掩盖了重要的生物学差异。


image.png

2. 利用非靶向血浆代谢组/脂质组学识别CKM研究示意图


未来展望可着眼于更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验证、多组学整合以及基于脂质分型的干预试验。





3. 血管氧化磷脂与人类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IF=8.2)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25, 239: 219-229

DOI: 10.1016/j.freeradbiomed.2025.07.042



研究目的:首次精确定量人类主动脉瓣膜组织中的氧化磷脂(OxPL)物种,明确其与主动脉瓣狭窄(CAVS)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研究队列:CAVS 组为70例接受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轻度n=18,中度n=26,重度n=26);对照组为20例健康器官捐献者,无主动脉瓣病变。

组学技术:DNPH衍生化脂质组学。

主要发现:① 总OxPL在轻度→中度阶段激增,其中中度CAVS较健康瓣膜升高123%,重度较健康升高239%,提示OxPL积累在中度前已完成,是干预黄金窗口;② 在OxPL中发现促炎分子和凋亡相关分子,表明即使均为OxP也会体现出不同功能;③ OxPL积累是疾病驱动的独立因素,药物他汀无法抑制OxPL增长,需要寻找靶向Lp(a)的新药。

未来展望:聚焦OxPL清除疗法,并开发术中脂质检测实时导航技术,实现精准瓣膜修复或靶向Lp(a)的新药。




主题2. 脂质组学与代谢-神经疾病
及衰老机制


1. 不同性别人群的衰老动态脂质组轨迹挖掘 (IF=11.9)

Redox Biology, 2025, 85: 103779

DOI: 10.1016/j.redox.2025.103779



研究目的:系统刻画人类成年期脂质组的年龄动态轨迹,并挖掘性别特异的脂质标志物,为精准抗衰与早期干预提供分子依据。

研究队列: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 979 名社区健康成人(50–98 岁),男性 534 人(54.5%)、女性 445 人(45.5%)。

组学技术:靶向脂质组学。

分析方法:批间校正、稳健线性回归和 LOESS 非线性拟合、动态时间规整聚类与改进 DE-SWAN 算法、脂质类别富集分析

主要发现:① 脂质组呈非线性衰老模式,在 55–60、65–70、75–80 岁出现三次“衰老波峰”;男性峰值集中于 65–70 岁,女性则延后至 75–80 岁;② 在人体衰老过程中,神经酰胺(Cer)整体上升、去氢神经酰胺(dhCer)下降,己糖神经酰胺(HexCer)仅在女性升高, 被认为可能与更长的预期寿命有关;醚磷脂 PE(O)/PE(P)、PC(O)/PC(P) 呈性别差异下调;酰基肉碱全线上升,提示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受损。


image.png

图3.不同性别人群在衰老过程中的脂质组变化趋势示意图


未来展望:为“按性别下药”的精准抗衰干预提供了分子路标




2. 帕金森病(PD)的鞘糖脂代谢异常导致的发病机理研究 (IF=8.2)

npj Parkinson’s Disease, 2025,11:268 

DOI: 10.1038/s41531-025-01114-9



研究目的:系统性探究鞘糖脂(尤其是GlcCer类脑苷脂分子)在PD患者和多物种PD模型中的积累情况,是否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GPCR)或促进α-突触核蛋白(αSyn)纤维内吞而直接发挥毒性,造成PD疾病进展。

研究对象:50名PD患者与5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HC)的血浆;13名PD患者与12名HC的原代皮肤成纤维细胞;Pink1⁻/⁻SNCAᴬ⁵³ᵀ双突变PD模型小鼠的脑组织; HT22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原代小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

组学技术:靶向/非靶向脂质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分析方法:PCA、PLS-DA、ANOVA-SCA、Volcano图多变量统计分析;GO富集分析、Pathway分析。

主要发现:①脂质谱改变:在PD患者血浆、PD成纤维细胞(尤其在溶酶体应激下)、PD小鼠脑组织和αSyn-PFF处理的HT22神经元中均观察到GlcCer(尤其是GlcCer24:1)显著积累;而磷脂酰胆碱(PC)物种从长链多不饱和向短链单不饱和转变;② GlcCer24:1并未显著激活GPCR,也未增强αSyn-PFF的神经元内吞,但通过RNAseq分析显示GlcCer可模拟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激活类似TLR/Mincle等模式识别受体(PRR)的信号通路。

未来展望:靶向GlcCer介导的免疫反应(如使用Syk抑制剂)或调节脂质翻转酶(如ATP10B)可能成为延缓PD进展的新策略;同时可评估体液(血清、血浆、尿液等)的鞘糖脂谱作为PD疾病活动性或前期症状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3. II型糖尿病(T2D)患者血浆脂质组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之间的关联研究 (IF=7.5)

Diabetes 2025, 74(10):1–11

DOI: 10.2337/db25-0099



研究目的:识别与MASLD存在和严重程度最相关的特定脂质种类和脂肪酸,并探索其作为T2D合并MASLD患者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研究队列:横断面队列包括143名T2D患者,其中84名确诊MASLD,59名无MASLD。另包含1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纵向队列包括26名T2D患者,其中16名确诊MASLD,10名无MASLD,此队列用于评估糖尿病治疗前后的变化。

组学技术:半靶向脂质组学。

分析方法:t检验、回归分析、ANOVA检验。

主要发现:① MASLD相关的脂质特征主要为甘油三脂,且均含有FA 14:0,为最强独立预测因素;② TG中FA 14:0的水平与AST、ALT等肝酶指标以及HOMA-IR指数显著正相关;③ 经过2周的综合糖尿病治疗后,多数TG的FA含量下降,其中FA 14:0的下降最为显著,且该下降效应在MASLD患者中比在非MASLD患者中更为明显,表明其变化与MASLD病理状态密切相关


image.png

4. 合并T2D的MASLD患者的脂质组学研究示意图


未来展望:在更大样本量的独立队列中验证FA 14:0作为T2D合并MASLD诊断和疗效监测生物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在前瞻性队列中探索其是否可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等MASLD相关合并症的风险。





小编有话说: 7-8 月的脂质组学临床研究趋势中不难看出,脂质组学已不再局限于“揭示代谢差异、区分疾病表型”的研究层面,而是逐步向“指导疾病治疗、评估干预效果”的临床应用方向迈进。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它助力解锁心衰、CKM、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病机制与精准分型;在衰老相关疾病领域,它为性别特异抗衰、帕金森病、2 型糖尿病合并 MASLD 的研究提供关键分子线索。



作为深耕脂质组学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企业,汇健科技始终紧跟学术前沿,以先进的高通量组学技术平台MS LOC为支撑,致力于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可用的解决方案。无论是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筛选、药物靶点的发现,还是精准医疗方案的制定,我们都能为临床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团队提供专业的脂质组学技术服务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更多汇健科技脂质组学解决方案

临床脂质组学研究的突破:MS LOC质谱平台的创新应用

汇健科技 | 脂质组学系列解决方案:深度解析疾病的多维代谢密码

鞘脂在阿尔兹海默症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基于ClinMS-Plat RI的高通量脂质组解决方案,助力肝细胞性肝癌判别诊断

汇健科技 | 脂质组学系列解决方案:微生物研究的新一代利器


汇健科技网站二维码 (1).png     视频号二维码(1).jpg

客服电话 | 400-8803-220

邮箱 | sales@well-healthcare.com

官网 | www.well-healthcare.com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临床组学诊断、生命科学工具、 医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汇健科技基于微纳材料技术(MT)、生物检测技术(BT)、信息学技术(IT)等多学科交叉技术,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通量创新质谱组学技术平台,致力于提供丰富的质谱产品组合与解决方案,推动精准医学、转化研究与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汇健科技在组学研究领域拥有研发、生产、质量体系构建、注册报证等全链条的转化能力,为科学研究、生物医药、精准诊疗等行业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质谱仪器及配套试剂耗材、组学分析软件、定制化的医学科研产品及解决方案。汇健科技始终以“创新组学技术、服务人类健康”为使命,秉承“感知-汇知-智慧”理念,坚持底层核心技术原创和自主可控,采用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策略,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组学产品体系,持续守护人类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