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指纹汇聚健康图谱
©2025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汇建科技
在线咨询
汇建科技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
400-880-3220
汇建科技
微信客服
汇建科技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成功举办!(下篇)

汇建科技日期:2025-08-26

汇建科技来源:汇健科技

汇建科技浏览量:24

上篇回顾:

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成功举办!(上篇)

8月22日,由DT新材料主办的第四届合成生物与绿色生物制造大会(简称:SynBioCon 2025)展开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推广系列活动暨AI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专场未来食品&农业专场两大重要论坛。并同期举办了由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指导的《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专题论坛: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推广系列活动暨AI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

主持人
栾春燕,连云港芯质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AI赋能生物制造,梦想、现实、与突围方向
彭向达, 上海智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


AI能否赋能合成生物学、进而赋能生物制造,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报告介绍了智峪生科通过自主研发的 “ZCloud生物计算平台” 和 “ZBot实验验证平台” ,以此实现酶法香兰素的从头研发到百吨级量产。并且,智峪生凭借“人工智能驱动酶法高效生物合成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第一批)」。



《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助力前沿发现
罗朝晖,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物制造解决方案主任专家

经过五年的发现,百图生科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全球领跑者。报告介绍了其搭建的xTrimoDNA大模型、DNA大模型及其应用案例、xTrimoProtein大模型及其案例。


《应用代谢网络模型及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大肠杆菌培养过程在线代谢分析及工艺优化》
江敬言, 迪必尔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生物工艺工程师

报告介绍了迪必尔公司自主研发微生物培养代谢流智能动态与优化系统,实现胞内代谢通量的实时预测,建立微生物发酵过程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从宏观参数监测到代谢底层调控的跨越。


SynBioTalks | 圆桌研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制造领域的应用落地


圆桌研讨由上海市未来产业生物制造专委会秘书长王戴琦主持,国投聚力投资总监张寅、衍进科技创始人、CEO晁然、途深智合副总裁于亚澎、镁伽科技合成生物科研负责人徐玉笛四位嘉宾出席交流。圆桌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赋能、场景创新与生态协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AI驱动生物制造产业变革,加速新质生产力转化,成为我们圆桌研讨的核心内容。


《数据驱动的可编程化蛋白的挖掘与工程化
 远,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浙江合成生物制造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高通量蛋白质挖掘技术,姚老师介绍了团队构建了一个融合核酸序列特征与蛋白质结构域关联的高通量工程化筛选平台。实现了1种新型基因编辑工具蛋白、2工业酶和1种功能性蛋白材料的三维空间筛选与工程化改造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发现并表征 Cas13j 蛋白家族,其基因编辑效率提高 40%,且具备 300-400aa 的紧凑型结构,在微生物细胞工厂改造中使目标代谢产物产量显著提升;二是筛选出 2种新型工业用酶,催化活性超越竞品10倍以上;三是开发了可控自组装蛋白材料,实现了纳米尺度形貌和生物力学调控




《密码子多模态模型——重新定义蛋白质重组表达》
 盛,深原质药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报告介绍了公司建立了一种密码子多模态模型NatCodon,综合基因组数据和蛋白质三维结构等数据进行训练,实现了针对任意来源蛋白质序列的高效密码子设计。实验研究表明,NatCodon设计得到的密码子序列能够有效解决跨物种蛋白质表达失败的问题,也能提高在同源细胞中的表达量、可溶性和折叠效率。该算法已经为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密码子设计服务,并取得了成功。



《大数据驱动的工业生物过程智能制造技术》
王泽建,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介绍了生物过程代谢的复杂性,由此团队致力于生物过程大数据可视化集成,相关检测和控制技术成功应用推广于料酒酿造、毕赤酵母糖化酶发酵、利福霉素和多拉菌素发酵等工业生产过程。除此之外,团队也建立了中试熟化与产业化评估平台、自动化发酵液样品处理与多尺度传感检测技术平台



《基于微纳芯片及A1智谱的生命科学工具平台--合成生物高通量筛选方案》

栾春燕, 连云港芯质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报告介绍了公司构建了整套MS Lab on Chip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其中微纳半导体质谱芯片大大简化了生物分析的便捷性,无需添加有机基质即可实现代谢物和脂质的直接高灵敏分析,且配套的自建数据库及AI算法技术可辅助合成产物的定性鉴别。辅助以同位素内标技术,还能突破传统MALDI-TOF的定量局限。该系统能够对生物基产品进行精准表征、工艺优化和严格质控,具备处理多样化生物分子和支持高通量工作流程的能力,在推动合成生物学、生物制药和可持续生物制造的发展中不可或缺。


专题论坛:未来食品&农业

主持人
李一佳,上海市宝山国发合成生物学应用转化研究院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新型功能糖的挖掘和绿色生物制造》
 敬,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 粮食发酵与食品生物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近年来,全球功能糖市场虽然呈现快速增长势态,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特定结构、靶向调控的新型功能糖获取困难,其根源在于功能糖构效机制不清、生物合成路径不明、柔性分离难和规模制造智能化程度低。针对上述问题,吴教授团队围绕新型功能糖的挖掘和绿色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瓶颈开展工作,实现了阿洛酮糖、塔格糖、乳果糖、抗消化糊精以及母乳低聚糖等一系列功能糖的绿色生物制造。这些研究不仅对发展面向大众消费的健康膳食调节剂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益生菌创新研究与产业转化》

蒋秋悦,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养研发主任工程师

报告介绍了伊利益生菌研究中心通过整合上游菌株资源挖掘、中游功能评价与作用机制解析、下游工艺优化产业化三大环节,构建自主可控的益生菌研发技术体系。研究以“中国专利菌株”为战略目标,聚焦中国人群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健康需求差异,深入开展益生菌菌种筛选、功能评价、生产工艺优化等多维度研究,旨在为国人提供更具循证医学证据和个性化特征的益生菌使用方案,并为我国益生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全球竞争力提升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生物赋能未来-HMO生物制造开启营养新范式》

 诩,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家


报告重点介绍了恒鲁生物在人乳寡糖系列产品开发,公司规模化放大进程及其产品应用潜力。值得关注的是,恒鲁生物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菌重组乳酸克鲁维酵母KL-FL-6已经通过了农业农村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安全性评估。除夕之外,公司进一步布局红景天苷等生物合成产品。



《生物技术在精细化学品制备中的开发与应用》

于洪巍,浙江大学教授、馨海生物创始人兼董事长


报告重点介绍了馨海生物已建成我国首条维生素A棕榈酸酯酶法生产线,其衍生物视黄醇与科丝美诗(中国)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公司的生物油脂产品于2024年7月已投产,目前已签订单近百吨。最后,于教授介绍了对于生物技术和产品开发上的个人体会。


《合成生物学赋能衣业增效剂创新》

饶驰通, 上海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提升农业单产需要底层技术创新带来的新质生产力,合成生物技术可以提供生长刺激、生物防控、生物肥料等绿色农业增效剂。报告分享了蓝晶微生物建立了自动化数字化的黑灯实验室研发平台,利用合成生物技术不断迭代增效剂生物制造的菌株和工艺,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植物刺激素的工业化合成技术,以解决农业生产中未被满足的需求。


《甜味蛋白:健康、可持续的未来甜味剂新势力》
姜宇虹, 南京百斯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新业务拓展部负责人
报告介绍了随着市场需求增加,甜味剂消费逐步提升。南京百斯杰开发的百斯杰Mellia® Brazzein获得了FDA“无疑问”函,更是中国第一款通过FDA GRAS官方认证的甜味蛋白产品;并介绍了集团业务平台及百斯杰在酶制剂和功能性蛋白研发上的历程。

《合成生物学重塑食用油产业: 甘油二酯低负担油脂的生物合成突破与脂质代谢临床研究》


林,脂代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轻云减负®油CTO

报告介绍了针对健康成年人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证明,食用甘油二酯(DAG)可有效降低sd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身脂肪(TBF)、内脏脂肪面积(VFA)以及肝脏脂肪含量。其作用机制在于DAG干预调节了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产热活性,以及脂肪的消化吸收,从而减少了内脏组织(特别是肝脏)的脂肪积累。这一过程还伴随着血清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甘油三酯(TG)及脑磷脂(PE)含量的上升。总体而言,DAG通过重塑膳食脂肪引发的脂质代谢途径,改善了内脏脂肪堆积,对预防相关代谢性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微藻蛋白:从“绿色超级食物”到植物基新选择——潜力、技术与市场展望》


屈玉娇,北京元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

报告聚焦元育生物在微藻蛋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探索。微藻作为单细胞生物资源,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天然维生素,是理想的营养食品原料。元育生物通过藻种选育与封闭式培养体系优化,实现了微藻的高效规模化培育,从源头保障了原料的安全与营养活性。演讲分享了团队在藻种选育、规模化培养、稳定性提升等核心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充分展现微藻奶作为未来可持续营养食品的巨大潜力。


  同期活动:《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闭门研讨会


8月21日,为助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推广和宣贯工作。由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未来产业生物制造专委会联合DT新材料举办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领域典型应用案例推广系列活动暨《2025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蓝皮书》研讨会



结合《蓝皮书》规划,闭门充分进行现场问卷和针对团队和单位研究的特色领域、关键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建议收集和交流。




扫码关注大会照片直播

图片




  加入→生物制造产业社群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