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指纹汇聚健康图谱
©2025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汇建科技
在线咨询
汇建科技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
400-880-3220
汇建科技
微信客服
汇建科技

组学解决方案

心血管科室组学解决方案

心血管科室组学解决方案

脂质分子在心脏能量产生、心肌细胞膜与细胞器的组成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鞘脂作为心肌缺血及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介质,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高血压等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主要包括神经酰胺、鞘磷脂和糖鞘脂等。
以脂质组为核心,同时联合蛋白组、空间组学及其他生物学实验,可构建围绕心血管类疾病多个应用场景的完整解决方案。

汇建科技

产品咨询

研究方向

心血管学科常见疾病及潜在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1)结合体液与组织脂质组的心血管疾病标志物挖掘。

(2)基于脂质组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

(3)基于脂质组的心血管代谢风险动态评估​。

(4)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的机制研究。

(1)代谢相关疾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诊断
Metabolites. 2023;13(11):1160.

研究目标: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识别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AS)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并探索其代谢通路改变,为AS的病理机制提供新见解。

研究队列:100例健康对照和1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研究结果:
1. 皮质醇、次黄嘌呤和异亮氨酸可作为AS早期非侵入性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2.​ 随机森林模型联合三标志物的AUC达0.96,显著优于单一标志物。
3. 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存在胆汁酸合成、类固醇激素代谢、氨基酸代谢(支链氨基酸)及嘌呤代谢通路显著改变。

(2)心血管代谢风险的动态评估​
Nat Med. 2025;31(1):43-44

研究目标:探究超重或肥胖儿童与正常体重儿童的外周脂质组差异,解析脂质类别在儿童肥胖及其心血管代谢并发症中的作用;评估临床管理对脂质谱的影响,验证肥胖程度降低能否部分恢复健康脂质谱;鉴定与肝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等心脏代谢风险相关的脂质标志物,探索脂质介导肥胖与心血管代谢风险的作用机制。

研究队列:横断面研究​​:958例超重/肥胖和373例正常体重
​​干预研究​​:186名超重/肥胖儿童接受临床管理,进行基线和随访脂质组分析。

研究结果:
1. 儿童肥胖早期即出现特征性脂质失调(Cer↑/SM↓),且与心血管代谢风险密切关联。
2.​ 临床干预可逆转部分脂质异常,提示靶向脂质代谢可能是防治儿童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

应用案例

(3)基于质谱成像鉴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研究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23;43(9):1626-1635. (IF:8.1 一区)

研究目标:确定稳定和不稳定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代谢物在斑块不同区域(纤维帽和坏死核心)的空间分布差异,揭示与斑块失稳相关的代谢通路。

研究队列:5例稳定斑块和4例不稳定斑块。

研究结果:
1. 稳定斑块中酰基肉碱、酰基甘氨酸和长链脂肪酸氧化通路富集,不稳定斑块中活性氧、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代谢通路显著增加。
2. 稳定斑块的坏死核心中乳酸富集,纤维帽中丙酮酸含量较高;不稳定斑块​​的纤维帽中5-羟色胺酸代谢物富集。
3. RNA测序显示稳定斑块中胶原代谢、一氧化氮合成相关基因上调,不稳定斑块中炎症和氧化应激通路激活。

应用案例

(4)基于鞘脂组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分层
J Clin Invest. 2020;130(3):1363-1376.

研究目标:探索血清鞘脂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胆固醇独立生物标志物,并通过机器学习开发新型风险评分(SIC),验证鞘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研究队列:212例人群对照和462例冠状动脉患者。

研究结果:
1. 32种鞘脂在冠状动脉患者中显著升高,包括神经酰胺、二氢神经酰胺、鞘磷脂等。
2.​ 构建了新型冠状动脉风险评分系统(SIC),该评分包含多种反映神经酰胺合成通路的脂质,能独立且更有效地区分冠状动脉患者,优于传统生物标志物。

(5)基于脂质组学风险评分优化心血管风险分层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4, 84(54):34-446

队列组成:训练10399例;验证3392例
分析维度:各类别脂质风险因子评估/前瞻性多中心队列预测/组学模型与临床模型对比
汇健适配解决方案:高稳定性全谱脂质组检测/深度脂质组检测/鞘脂组检测/标志物AI筛选与建模

(6)T2DM心血管患者支架手术(PCI)后不良预后预估
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 (2022) 21:126

研究目标: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血清 6-代谢物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 PCI 术后 1 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研究队列:(1)发现集/验证集:216 例 T2DM-PCI 患者(108 例 MACE vs 108 例无 MACE),分 discovery / internal validation 各 54 对;(2) 外部验证:301 例独立前瞻性队列(47 例 MACE)

研究结果:
1. 6种代谢物(NAM、L-色氨酸、ADPR、1-MNAM、PC(36:2)、D-核糖-5-磷酸)组成的 NAD⁺代谢轴特征,AUC ≥0.90
2. 基于体外实验(高糖环境下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 模拟“T2DM”人群的线粒体呼吸↓、炎症↑、增殖↑等过程,NMN 补剂可逆转上述表型——提供预后评估和干预的手段指导。

(7)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
 J Am Coll Cardiol. 2021;77(20):2494-2513

研究目标:探索脂肪组织代谢失调对血管氧化还原信号和心血管结局的影响,确定脂肪组织分泌的特定代谢物如何调节血管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并验证这些代谢物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可行性。

研究队列:
48名患者(31名肥胖,17名非肥胖匹配对照),比较胸腔脂肪组织(ThAT)和皮下脂肪组织(ScAT)的代谢组差异。
32名肥胖患者,评估利拉鲁肽(GLP-1类似物)对血浆神经酰胺水平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
1. 脂肪组织分泌的神经酰胺(尤其是Cer16:0)在肥胖相关血管功能障碍中的关键作用。
2. 明确了Cer16:0作为心血管疾病预后标志物的潜力,并提出了GLP-1类似物的潜在治疗价值。